会议名称:面向AI的质量与可靠性持续创新研讨会
会议时间:2025年8月18日(星期一)19:00-21:30
会议地点:洛阳国际大酒店 会议室8
主办单位: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管理工程学院
报告人一:王凯波,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高等学校工业工程类专业教指委秘书长,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业工程分会副主任委员。曾任INFORMS学会质量、统计与可靠性(QSR)分会主席。担任《IISE Transactions》部门主编、《Journal of Quality Technology》编审委、《INFORMS Journal on Data Science》副编等。IISE及ASQ资深会员。
报告人二:雒兴刚,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浙江省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共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其中包括90余篇国际期刊(SCI检索)论文。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1部。作为项目负责人已完成和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已完成两项的后评估结果均为“优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子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6项、海外合作项目1项、企业合作课题3项
报告人三:杨军,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可靠性与系统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系主任,担任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暨其可靠性工程分会理事长、统计调查分会秘书长,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理事及其系统可靠性工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全国统计方法应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1)委员,全国统计教材编审委员会第七届委员会专业委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技术基础项目3项等纵向科研项目。
报告人四:杜世昌,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等国家级项目50余项。在ASME/IISE/IEEE等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7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授权发明专利10件。研究成果应用于上汽通用五菱、博世华域转向系统、上海航天设备制造厂等企业,提出工程模型与工业大数据双驱动的质量控制方法。
报告人五:何曙光,天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承担多项国家纵向课题,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及青年基金。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重点项目3项,其他项目10余项。获第11届天津青年科技奖,入选天津大学“北洋青年学者”计划。
报告人六:李健,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质量协会六西格玛黑带认证。主要研究领域有统计过程控制和监控、数据驱动的故障检测和诊断、统计机器学习、工业大数据解析、质量管理和控制和六西格玛实践与推广。